诚信为本
量力而为
当前位置:峰汇在线 外汇知识 外汇理论书籍 正文

第二章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家

“我主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第一节 为钱而活着

1992年9月15日下午5点30分,椭圆形的桌子后面,乔治·索罗斯安然地坐在他那 张高靠背的皮椅中,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凝视着33层楼下面中心公园的紧张情景和通勤高 峰时期人们的一举一动。再次逐鹿这场游戏,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令他兴奋不已。

近来,每当索罗斯步人曼哈顿中心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处,他总有这样的感觉:自己不是这儿的老板,而更像是一个参观者。但今天他深感事实的确如此。他可以攀上一座高山,亦可搞垮某家银行。他确信自己仍能够玩这场游戏……而且会比大多数时候玩得好。或许会比任何人玩得都好。

试设想如果近年来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远游上,那情况该会如何呢?自1988年以来,他就将这个企业委托给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一个有着光辉金融管理业绩的年轻总管,经营一直很顺利。如果索罗斯出现在办公室,他就与德鲁肯米勒共同议事,尽管他们时常会因为对金融市场持不同见解而吵翻。

那些日子,索罗斯本该前往东欧和前苏联,帮助组建和培训他在80年代建立的慈善基金会,促使这些国家演变成民主社会的典范。几年来,他在金融市场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赚足了他曾经需要的金钱。现在,已步人生命黄金岁月的他,在尽可能地逃避办公室中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他更愿意同匈牙利或罗马尼亚基金会中的下属们聚在一块,或是在波斯尼亚泥泞的街道上跋涉着,亦或是去参加冒险活动。

但今天是个极不寻常的日子。乔治·索罗斯将要投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笔赌注。大战将 临,有的人会心脏狂跳不已,在地板上来来回回地踱步,抑或是向早已战战兢兢的下属们神经兮兮地发火,但是这向来不是他索罗斯的风格。他的脑子在快速地转动着。坐在那儿,他处之泰然。每当要有大的动作时,他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这种作法对吗?我会输得一败涂地吗?

他凝视着都市中初放的华灯,思绪却早已飘到千里之外。他如果在伦敦会更富有吗?他不能完全肯定。或许今天这一切都元关紧要了。

通常,乔治·索罗斯喜欢住在远离华尔街金融区的地方,而且他无需亲临纽约股票交易所,就有把握知道怎样能赚到一大笔钱。

他有自己独特的投资方式。这种独特的投资方式使他能够百分之百地对金融市场了如指掌,所以他无需生活在闹市区。他惯于呆在中区,喜欢在紧张刺激的风险中求得须臾的惬

意。他的办公室温暖如家,墙上挂着一些画儿,桌上摆放着家人的照片。但离索罗斯办公室 飓尺之遥的下属们却端坐在冰冷的计算机屏幕前,正视前方。好像如果他们的头向左或向右 稍稍们一下,就会表明他们上班期间在打瞌睡。墙上有一条标语一一一看得出是用计算机打 出来的——上面写着:“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这就是乔治·索罗斯的信条。已年届66岁的他,富有得令人难以想象。他清楚,在这场“竞争”中已获胜,他将不会死时口袋空空。的确,他辞世之时可能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士之一。然而,没有人敢建议说,该是摘下这条标语的时候了。毕竟,办公室中的其他人仍需 要这种动力。有些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发财,拥有了几百万美元。他们也将不会死时两袖清 风。好像在乔治·索罗斯周围工作的人都加入到这场“淘金”狂潮之中,而且都交了好运。索罗斯基金管理处看起来与诺克斯堡不同,也不难进入。但是,它却拥有与诺克斯堡相同的令人陶醉的金钱气息。

都市渐渐步人夜色,索罗斯却几乎没有觉察到。他是个四海漂泊,四处为家的商人。作为一个投资者,他对东京、伦敦的金融市场同华尔街的金融市场一样兴趣浓厚;在密切关注布鲁塞尔和柏林的经济动态的同时,也关注波里亚和鲍基西亚所发生的情况。现在,他的思绪已不在办公室,而是萦绕着西欧。那儿是眼下他朝思暮想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一直在追踪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状况,并且预感到这条导火线将会冷不及防地引发一场金融大爆炸。

索罗斯是个谙熟金融业的理论家。他喜欢在股票、债券和货币“实验室”中测试他的理论。这是个多么奇妙的实验室啊!那里没有灰色地带。股票或是攀升、或是下跌,或是保持原状。关于股票市场操作的理论都能根据逐日的结果得到验证。

许多投资者认为金融世界应该是有序的,股票的价格也应有其固定的逻辑。辨明这种逻 辑,你才能发财。

索罗斯则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他认为:辨明事理,你才能大捞一笔。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索罗斯深信数学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

心理因素能够控制市场。更确切他说,是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

了解群众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后,成功的投资者才会走 到台前来。

这就是索罗斯的“坚果壳”理论。

目前,乔治·索罗斯正在整个欧洲的金融世界验证他的理论。过去几年中,他一直在那里应用这种理论,暂时退后,等待着适当的时机,等待着喧闹的股民的呼声。

一旦他听到这种呼声,他就会一跃而起,抓住机会。当他预感到正确地把握住了金融局势,他就不会再有顾虑。这次,他确信他是正确的。

而且这次,他准备投下投资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赌注。

如果他失败了,他将会输掉一笔钱。这元关紧要。以前他也忙过钱。以1987年10月的股票市场崩溃为例,他错误地理解了市场,最后,他才不得不提前放弃造成经济损失的计划,以免遭到更大的损失。那次,他失去了3000万美元。

但更多的时候,他在赢钱一一一因为他是经纪人中的精英——他投资得如此之好,以至在1981年6月被institutional lnvestor杂志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金融管理者”。

在1989年以前,只有一年,当他成立旗舰基金会时遭受了挫败,那年是1981年。非常简单,金融市场中没有谁·做得象索罗斯那样好,而且持续如此长的时间。范伦·E·巴菲 特比不上他,彼得·林奇也比不上他。没有人能同他相提并论。

他的记录在华尔街是最棒的。

在办公室的那个夜晚,他不断地在想着伦敦。此刻,时针已指向晚上10:30。那里是事件发生的地方,却不是在纽约市。

一丝欣慰的表情掠过索罗斯的脸庞。他回想起1989年9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重大日子。

每个人都知道,那一天对于现代历史来说是多么重要。有些人认为,或者至少他们希望,随着柏林墙的倒榻,一个新的联邦德国将会东山再起并繁荣昌盛。

索罗斯则不这样认为。他的想法经常与众不同。他预感到新德国在统一后将要渡过一段困难时期。同时,他预感到德国将会转向国内,顾及本国的经济问题,解除同其他西欧国家不重要的经济联系。

因此,索罗斯认为,关注国内发展的德国,将同其他欧洲国家取得广泛的联系,尤其在货币上。他在观望,在等待。

1 2 3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标题及链接:峰汇在线 » 第二章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