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英文原名:Paul A. Samuelson,生卒:1915年-2009年,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15年萨缪尔森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1930年考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入哈佛大学深造,1936年和1941年先后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47年获美国经济学协会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70年获伊利诺斯州斯威林大学荣誉奖章;1971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艾伯特爱因斯坦奖等;1952年任经济计量学协会会长;1961在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1965—1968年任国际经济协会会长等。
萨缪尔森将凯恩斯的“乘数效应”和经济学的“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即其认为外部冲击会通过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导致总需求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波动。具体来看萨缪尔森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产出比例作为决定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决定变量,来研究经济运行过程的波动特征。也即萨缪尔森认为经济运行本身和投资、消费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导致经济运行本身出现周期性波动,因此其主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这种波动进行调控。
萨缪尔森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1947)、《经济学》(1948年初版,后与诺德豪斯合著修订版)、《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年,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充分就业:目标与经济稳定》(1967年,与伯恩斯合著)、《保罗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5卷(1966—1986)等。
萨缪尔森对西方经济学主要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即他的著作《经济学》一书中。萨缪尔森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二者加以结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按照该体系,既然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可以把资本主义稳定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消费者最大满足的结论仍然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