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投资界,蜡烛图几乎是最常见的图表形式之一。在股票、期货、债券、外汇等领域,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信息终端都采用蜡烛图形式来显示价格资料。市场参与者、研究者、管理者都将蜡烛图作为关注重点。然而,有趣的是,对于蜡烛图技术的资料却很难找到。或许,还没有人将蜡烛图的真正精髓带回来。我猜想,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对蜡烛图感到困惑。举个例子,蜡烛图形态中有一种称为”流星线”的形态,但常常听到人们将其误称为”射击之星”。关于”星”如何”射击”,我无从想象,这可能是”Shooting star”(流星)的误译。
从视觉效果来看,蜡烛图技术的长处主要在于其鲜明生动的特点。蜡烛线的黑与白(或红与黑)形成强烈的对比,将市场的涨跌展现得淋漓尽致,价格变动的轨迹也更加清晰。蜡烛图的这一优点,恐怕没有其他任何图表形式可以媲美。这也是蜡烛图技术风靡全球的原因。此外,蜡烛图形态的命名通常具有启发性,很好地提示了其技术意义。这些优点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
透过蜡烛图的外表,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思想。用黑白两色的蜡烛线(即阴线和阳线)来表达市场运动,暗合了天地间阴阳消长的万千气象。观察蜡烛图就像观棋局,黑白棋子摆出了人生,摆出了广袤世界。蜡烛图上黑白两色的选择,即使只是偶然的巧合,也是东方思想自然而然的流露。而西方的周期理论也宣称以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作为理
论基础。然而,蜡烛图技术更具整体感,更深远地扎根于东方哲学。而周期理论则更具西方传统的实证色彩,提取了大自然的某一方面。
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牛市和熊市趋势的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这种理解大致经历了三个逐渐深入的境界:首先是观察具体市场循环的孤立现象;然后是形成市场趋势整体观念,即图中有图、图外有图;最后是将其应用到特定层次的交易操作中。艾略特波浪理论似乎走了前两步,但它对具体形态过于拘泥,往往显得牵强附会,失去了美感。
蜡烛图的大多数形态由一到三根蜡烛线组成(在日线图中可能是一两天),它们的技术意义实际上是相对于当前趋势而言的(当前趋势可能是一两天,也可能是数年)。从一片叶子掉落就能知道整个秋天的到来,这正是蜡烛图技术追求的境界。无论市场运动规模多大,它总是从微小的蛛丝马迹开始发展起来的。谁能最早准确地发现这些线索,谁的投资就有更大的把握;越晚发现市场趋势,获利空间就越小;当几乎所有人都能够看出市场头绪时,实际上获利的余地已经不大,而风险却在无形中增加。这时,市场可能正处于向相反方向运动的蛛丝马迹出现的时刻。这种物极必反、阴阳相生、无始无终的过程,在道家太极图中那两条首尾相连的黑白鱼上展现得一目了然。这就是蜡烛图这种东方技术分析所植根的东方思想基础。
上述内容是关于深圳股票综合指数的日线蜡烛图。我们将主要趋势规模上的市场演变过程粗略地划分为六个阶段。译序图1中我们也标出了这六个阶段,两者形成了良好的对照。下面对这六个阶段进行简要解释。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描述只是概念性的说明,与实际市场演变过程可能不完全一致。
- 阶段一:熊市发展到极至,市场迅速下跌,达到低点;看跌者已经入市,多头绝望地平仓,交易量扩张;然而,阴势而阳主,卖方力量逐渐减弱,蜡烛图反转信号出现(大约在1996年12月到1997年1月间)。
- 阶段二:市场继续在低位持续,进入横向盘整趋势;交易量收缩,市场逐渐尝试上行(大约从1997年春节前到3月初)。
- 阶段三:多头积蓄力量,最终形成向上突破;西方技术信号出现,牛市进入第二阶段;空头逐渐退却,交易量逐步增加(大约从3月初到4月下旬)。
- 阶段四:牛市发展到高峰,市场快速上涨,达到高点;看涨者已经入市,空头绝望地平仓,交易量扩张;然而,阳势而阴生,买方力量逐渐减弱,蜡烛图反转信号出现(5月上、中旬)。
- 阶段五:市场继续在高位持续,进入横向盘整趋势;交易量收缩,市场逐渐尝试下行(5月中、下旬)。
- 阶段六:空头积蓄力量,最终形成向下突破;西方技术信号出现,熊市进入第二阶段;多头逐渐退却,交易量可能逐步增加或逐步减少。
以上是深圳股票综合指数的日线蜡烛图所展示的内容。尽管该图没有完整显示1996年初至1997年中的整个上涨过程,但仍然为译序图1提供了很好的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