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走势中枢震荡:即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表现为盘整。
震荡中轴:一个走势中枢确立后,走势中枢区间的一半位置,称为震荡中轴Z。
二、概念要点
走势中枢震荡,最终一定以某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结束。但问题是,如何预先给出有参考价值的提示,也就是如何去监控这震荡是在逐步走强,还是逐步走弱,这是一个有操作价值的问题。当然,顺便地,可以为每次的震荡高低点的把握给出一个大致的区间。
每一个次级震荡区间的一半位置,依次用Zn表示。当然,最标准的状态,就是 Zn刚好就是Z,但这是很特殊的例子。显然,Zn在Z之上,证明这个震荡是偏强的,反之偏弱。震荡的走势中枢区间是[ZD,ZG] ,那么,ZD、Z、ZG这三条直线刚好是等距的,Zn的波动连成曲线,构成一个监视走势中枢震荡的技术指标。
三、分析理解
只要有波动,虽然可以用类似走势中枢、走势类型之类的手段去分析,但走势中枢震荡还是有必要专门研究。Zn 的数量不会过于庞大,不会超过 9 个数据,超过了,次级别就要升级了,所以这样的分析意义不大。走势中枢震荡和走势中枢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关系,就是最终,Zn肯定要超越 ZD 或 ZG。否则,就永远不会出现第三类买卖点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反过来,Zn超越 ZD 或 ZG 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出现第三类买卖点的。也就是,这种超越可以是多次的,只有最后一次才构成第三类买卖点。不过实际上的走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这么复杂。一般一旦有这类似的超越,就是一个很大的提醒,也就是这震荡面临变盘了。如果这超越没有构成第三类买卖点,那么一般都将构成走势中枢级别的扩展。这没有100%的绝对性,但概率是极高的。
有了这些知识,对于走势中枢震荡的可介入性,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范围。对于买来说,一个Zn在Z之下甚至在ZD之下的,介入的风险就很大,也就是万一你手脚不够麻利,可能就被堵死在交易通道中而不能顺利完成震荡操作。同时,那些 Zn 缓慢提高,但又没力量突破ZG的,要小心其中蕴藏的突然变盘风险。一般这种走势,都会构成所谓的上升楔型之类的诱多图形。反之,同样存在下降楔型的诱空,道理是一样的。
另外,走势中枢震荡中,次级别的走势类型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个趋势类型,Zn又出现相应的配合,那么一定要注意变盘的发生。特别那种最后一个次级别走势中枢在围绕震荡的走势中枢之外的,一旦下一个次级别走势在该次级别走势中枢区间完成,震荡就会出现变盘。
结合上布林通道的时间把握,这样对震荡的变盘的把握将有极为高的预见性了。
除了特殊的情况,Zn的变动都是相对平滑的。因此,可以大致预计其下一个的区间,这样,当下震荡的低点或高点,就可以大致算出下一个震荡的高低点,这都是小学的数学问题,就不说了。
走势中枢震荡的卖点都是出现在向上离开走势中枢时产生的盘整背驰。
这也是本理论中最简单的结论了。那么,在形成走势中枢震荡的卖点后,可能形成第三类买点。但这是卖点后的事情。没有任何可能比当下的卖点更重要。而且,股票的交易规则,没有规定卖了就不能再买。
现在,我们可以很客观地分析一段上证走势,就是,一个离开5333点走势中枢震荡把指数带到了5395点,该震荡对应的线段出现明显的类背驰、然后出现明显的终结,这时候,我们可以很理智地判断当下的形势:
1、周K线顶分型可能不成立,也就是可以突破5412点,和5395点相差的距离就17点。
2、周K线顶分型一旦成立,那么,即使不形成周线图上的笔,也将至少调整到出现一个底分型,至少去碰一次5周均线;而一旦出现笔,那调整的幅度就至少是对3600点以来的总调整,最强势的1/4,也要有450点,更不用说1/3、1/2的比例了。
3、短线走势中枢震荡已经出现卖点,如果在这个位置卖,就算后面周的顶分型不成立,也有震荡的低点以及第三类买点可以重新介入。
一般来说,走势中枢震荡都有对称性,虽然不是绝对,但已经足以让你不会忽视分笔背驰引发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极大可能(分笔背驰,一般可以用1分钟MACD柱子的长度来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