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早期就有交易,因为与你的邻居进行交易比袭击他们更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成为交易的媒介。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东欧首次出现电子交易是在20世纪末,当时建立了它们的股票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
中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花了15年的时间才从意大利走到中国。现在,如果一位欧洲的交易者想买在香港交易所交易的黄金,他只需要一分钟就能成交。
现在股票、期货、期权市场遍布全球。单是印度就有14家股票交易所。全世界有超过65家期货和期权交易所。巴巴拉·戴梦得(Barbara Diamond)和马克·科勒(Mark Kollar)合著了一本书,书名为《全天候交易》(24-HourTrading),他们在书中描写了近400种市场,从黄金交易市场到光滑的羊毛市场,从澳大利亚的所有普通股指数(All-Ordinaries Index)到干蚕茧市场。书中所描写的所有交易所都是在古希腊市场和西欧中世纪市场上首先发展起来,而且还必须符合3条标准:第一,必须有交易场地,第二,必须有商品分级规则;第三,必须有明确的合同条款。
个人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往往在事业取得成功或职业取得成功后入市。在纽约,个人期货投资者的平均状况是:50岁、已婚、受过大学教育的男士。许多期货交易者都有自己的生意,其中许多人还有硕士学位。在期货交易者中,人数最多的是农民和工程师。
大多数人交易部分出于理性,部分出于非理性。理性体现在希望大赚一笔,非理性体现在赌博和寻求刺激。大多数交易者没有意识到他们内心中的非理性动机。
学会交易需要花费艰辛的劳动、时间、精力和金钱。只有少数人能上升到职业水准,并通过交易维持生计。专业投资者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十分认真,他们在市场外满足自己的非理性目标,而业余技资者把非理性因素带进了市场。
交易者的主要经济角色是供养他的经纪人,帮着经纪人支付房贷和供养孩子上私人学校。而投机者的角色是帮助公司在股市上圈钱,承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风险,让生产商能够专注于生产。当投机者向他的经纪人下单时根本不会想到这些高尚的经济目标。
机构投资者
机构的交易量巨大。巨额的资金使机构具有几种优势。如它们支付的是较低的机构佣金;他们雇得起最好的研究员、经纪公司和交易员,有些机构甚至还可以向场内交易员施加压力,这些人收取了太多的成交价差。1990年和1991年,当ADM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这是一家主营食品加工的企业)被联邦调查局传唤后,引出来一连串的对芝加哥场内交易员的逮捕和审讯。
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家银行拥有一个交易席位,有一群前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为他提供资讯报务,他的某些决策就是根据他们的资讯做出的。这些审计师浏览新闻媒体以便极早发现社会动向,然后做成报告传送给他。我的这位朋友的一些最棒的观点就是从这些报告中摘选出来的。尽管这些专家的年费很高,但与公司数百万美元的交易资金相比,对我的这位朋友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没有这样的机会,而机构更容易买到最好的研究报告。
我的一位熟人过去为一家华尔街技资银行工作时操作很成功,但当他离职后自己操作时却麻烦不断。他的公寓位于曼哈顿区的公园大道,他发现眼前的实时报价系统无法像以前公司交易室的“泄密盒”一样尽快地提供消息。以前在公司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经纪人会打电话告诉他最新的消息,因为他们需要他的交易单。“当你为自己操作时,你永远不是第一个听到消息的人,”他说。
有些大企业在各地建立了情报网,这使他们可以在公众之前采取行动。有一天,当石油期货价格因为北海石油开采平台上起火而上涨时,我给一位石油企业的朋友打电话。当时市场十分慌乱,但他却很轻松,因为他已经在半小时前买进了石油期货。在新闻媒体报道火灾之前很久,火灾发生地的代理人就已经给他发来了有关火灾信息的传真。适时的信息是无价的,但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建立情报网。
那些同时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交易的企业具有两方面优势。首先他们拥有真实的内部信息,其次他们可以不受投机仓位的限制(参见第7章的“投入指标”一节)。最近,我拜访了一位在一家跨国石油公司工作的熟人。公司的安检比肯尼迪国际机场要严格得多,经过安检后,我穿过一条用玻璃围起来的走廊,看到一大群人挤在监视器周围傲石油产品交易。当我询问那位熟人,他的交易员是在套利还是在投机时,他直盯着我的眼睛说:“是。”我又问了一遍,答案依然如此。可见公司很难区分套利和根据内幕信息进行的投机。
投资公司的员工都有一种心理优势,即他们可以更轻松,因为里面没有他们自己的钱。当个人投资者遭遇一连串的损失时,大多数人无讼停止操作,但是机构对交易员是有强制性约束的。公司给每位交易员都设了两道限:一是限定单笔交易的最大损失额;二是限定单月最大损失额。对于交易员来说,这些限制的功效犹如止损卖单。
既然机构交易员具有这么多优势,那个人投资者怎能胜过机构呢?首先,许多机构的交易部运作十分糟糕。其次,大多数机构的弱点在于它们往往必须交易,而个人投资者可以不交易或是干脆远离市场。例如,不管价格如何,银行都必须活跃在债券市场,食品加工公司都必须活跃在谷物市场,而个人投资者却可以静待更好的交易机会。
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因为过度交易而零零散散地能费了这一优势。个人投资者要想胜过大机构,就必须培养耐心、消除贪心。记住,你的目标是交易成功,而不是频繁交易。
成功的机构交易员会得到提升和分红。但对于给公司赚取数百万美元的人来说,再高的分红也是小儿科。成功的机构交易员经常说要离职单干。
只有少数机构交易员能做好这种角色的变换。大多数离开机构的交易员一旦开始自己操作,就会陷入恐惧、贪婪、兴奋和惊慌之中。很少有人能把自己的账户操作好,这也证明心态是交易成败的根本。
铸剑者
中世纪的骑士买最锋利的剑,现代的交易者买最好的交易工具。接触数据、计算机和软件的渠道日益增多,这为交易者创造了一个多层次的竞技场。硬件几乎每个月都在降价,软件的功能日益完善。甚至连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交易者都很容易聘请一位顾问来开发一套系统(见第4章的“交易中的计算机”一节)。
计算机能加快研究速度,便于跟踪更多的线索,但计算机不能取代交易决策。计算机能帮助你更为深入地分析更多的市场,但最终还得由你来对每笔交易负责。
交易软件有三种:工具箱、黑匣子和灰匣子。使用工具箱能显示数据、回走势图和指示指标,甚至还能测试你的交易系统。为期权交易员开发的工具箱还含有期权估值模型。量身定做一个合适的工具箱易如反掌,就像调整汽车座位一样容易。
黑匣子里的内容是保密的。你只要输入数据,它就会告诉你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就像变魔术一样,不用思考就能赚钱。黑匣子往往具有优秀的历史跟踪记录。这很自然,因为它们是根据历史数据设计的!市场在不断变化,黑匣子不断失效,但新一代输方还会买新一代黑匣子。
灰匣子处于工具箱和黑匣子之间。这些软件往往由市场上的著名人士构思得出。他们披露其交易系统的通用逻辑,同时允许你对他们的参数做一些调整。
咨询师
咨询简报是交易场景里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不受新闻出版业的管制,任何人只要在餐桌上放置一台打字机,买一些邮票,就可以开始向外发送财经咨询信。他们的“跟踪记录”毫无实用价值,因为人们很难完全按照简报上的所有建议操作。
有些简报提供一些有用的观点,并为读者指出交易机会的方向。少数简报提供培训的价值。但大多数简报给局外人一种它们是局内人的错觉,他们似乎知道市场发生了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
简报是很好的消遣材料。订阅简报就好比租了位笔友,可以给你发一些有趣的信件,而且从不要求你回信,当然续订时要破费。
那些给简报排名的机构都是由小商人经营,他们提供排名服务是为了盈利,他们的兴盛取决于咨询业的兴盛。排名服务机构偶尔可能会敲打敲打咨询师,但它们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为咨询师们大唱赞歌上。
我曾写过一份咨询简报:工作很苦,不伪造结果,获得了很好的排名。作为局内人,我看到了伪造结果的巨大潜力。这是咨询业公开的秘密。
当我写简报时,一位十分著名的咨询师告诉我,应该在市场推广上多花些时间,在研究上少花些时间。写简报的第一要义是:“如果你不得不作预测,那就尽量多预测一些。”当某个预测证明对了时,就把促销邮件的发行数量提高一倍。
交易竞赛
交易竞赛是由小企业或个人组织的。竞赛者向组织者付钱请他们来监控自己的交易结果,并把获胜名单公诸于众。交易竞赛有两个缺陷,其中一个温和,另一个可能是致命的。最后就等着记者调查、曝光丑闻。
所有的竞赛都会隐瞒失败者的信息,只告诉你胜方的情况。凡人皆有得意之时,大多数失败者至少也有一段操作较好。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参加竞赛,并且能抓住一些冒险的机会,最终你将会赶上你走运的那一段,从而获得公众的认可,吸引资金管理客户。
许多咨询师只拿一小笔资金参加竞赛,这就相当于他们的市场推广费。如果他们幸运,就会得到公众的认可,同时把自己的损失隐藏起来。如果咨询师自己都赔钱,那不会有人听他的。我知道好几位交易员,他们做得太差,以至于连与小孩换糖果都不会。他们是慢性输方,但是他们都出现在一次重大竞赛的获胜名单上,而且收益率很高。于是公众就允许他们公开筹资,结果他们继续赔钱。如果交易竞赛披露所有参赛者的姓名和结果,那很快就会让组织方破产。
交易竞赛还存在一个更为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某些组织者和参赛者之间有经济关联。许多组织者篡改结果都是因为有直接的经济利益,他们需要让自己的盟友成为公众认可的胜方,这样才能通过这种方诠公开筹资。
某次竞赛的组织者告诉我,他为其明星赢家筹资。如果他与某位参赛者有利益关系,那竞赛的结果又有多少客观性呢?事实是,他能筹集多少资金取决于他的“明星”交易员在竞赛中表现有多好。这位备受吹捧的明星交易员掌管资金后很快就赔光了。
如果竞赛是由经纪公司组织的,则会出现最糟糕的欺骗。经纪公司可以制定竞赛规则,吸引参赛者,让他们通过公司进行交易,判定胜负,并将交易结果公布于众,然后进行到关键一步,即向公众集资交由竞赛中的胜出者管理,由此产生费用和佣金。对于经纪公司来说,要制造一位明星很容易。只要为指定的“胜方”同时开立几个账户。每天收盘后,就把最成功的交易划到此人的账户上,把其余交易划到其他账户上,捏造出一个伟大的“跟踪记录”。交易竞赛是骗取公众的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工具。